内控自我评价制度是保证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制度安排,特别是在强制披露自评报告制度的指导下,公司需要公开其内部控制的实际运作,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的有效实施,必将减少管理层
财务审计报表的舞弊,管理公司日常行为,减少财务报表审计风险。从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开始以来,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速度很快,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形式化的现象十分明显,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业绩审计的意义有限。文章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相关
审计报告对财务报告审计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收益审计主体应注意的问题。
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企业活力增强。随着企业自主经营能力的提高,为了保持市场的有效运行,投资者需要获得公众完全知晓的信息,民间审计服务等经济监督职能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万福生科等审计事故频频发生,不仅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随着SOX法案的推进,我国内控制度建设进展明显,相关法规频频出台,逐步形成了内控制度的配套组织和保障机制。内控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形成。内控制度使企业行为更规范,信息披露更充分。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来了解管理层的舞弊倾向,从而缩短审计过程,节省成本,降低风险。文章结合相关案例,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入手,总结了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报告审计的借鉴意义以及在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减少
财务审计风险的方法。
内控评价报告对内控审计的借鉴意义
1.1.1主要关注内控评价内容(1)评价结论。重视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结合内部控制描述审核范围,如评估范围有遗漏,并可能影响评估结论,那么,需要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对这一部分进行控制测试或详细的实质性测试;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确认标准,跟踪缺陷纠正情况;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弱点,从而对薄弱环节进行更严格的实质性检验。(2)工作底稿。内审过程中会形成工作底稿,对于每一项认定结果均应保证证据充分,如审核员依据已有资料难以得出企业自身认定时,应进行现场测试,观察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3)评价工作构成人员的素质。从受审单位行业特点出发,从了解制度、机构设置、实地考察等方面,掌握受审单位的销售、收账周期;采购与支付流程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受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描述;与评估人员深入沟通,进行差异比较。
1.1.2认定注册会计师应依据对不同被审单位设定的重要程度,结合上述环节发现问题,判定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可能给报表使用者决策带来的影响,并进行分类。
划分边界时,应依据各公司、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将其定为相应的三个区间,中注协及其他定期汇总相关数据,形成章程及执行细则,以提高民间
财务审计效率,发挥注册会计师保护作用。
内控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意义——非整合审计
1.2.1着重于内部控制审计内容
(1)审计意见的类型及结论。对于无保留意见审计,通过以下描述的内容,对控制检验结果和审计结论进行对照;对于非保留意见审计,重点关注导致发表此类内控审计意见的原因,并逐项落实具体业务作为财务报告审计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内容。
(2)设计的合理性。按照成本效益原则,自主选择控制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主要是审查设计合理性。CPA可以根据受审单位的行业特点,通过了解受审单位的制度、机构设置、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受审单位的销售和收货周期;采购、支付等环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被
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描述分析,作为实质性检验的重点内容。
(3)发挥效力。首先,界定内部控制和效力。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交流、监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内控有效性定义。在风险导向审计阶段,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该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程度和风险承受能力,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二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途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主要是在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是否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对财产物资的保护,规范会计行为,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高效。特定的评估应该从五个因素和经营活动两个方面考虑。在经济活动中,有效的内部控制留下了痕迹,例如赊销活动是否得到了适当授权;各单位或个人规定了要履行的职责,以及这些职责,等等。
有效回应内部控制
审计报告。
第一,分析重大错报的风险。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风险形式多种多样,债务契约对管理当局的约束日益明显,这使得财务欺诈的可能性加大,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可以减少管理层的欺诈动机。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关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的风险评估环节的相关说明,结合行业特点,综合分析企业重大错报风险。
二是识别管理层的错误倾向。不管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还是注册会计师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要作为判断管理人员是否有错位的证据。三是确定审核范围。在重大错报风险分析和管理错误倾向的基础上,确定控制测试和实务测试的范围及重点;内控审计与业绩审计的控制测试同时显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可以大幅度减少实质性测试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4)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变动。对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行业变化和业务变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跟踪企业以往期间内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CPA应根据不同企业所设定的重要性等级,结合已发现的缺陷,判断因内控审计问题对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并将其分类归类。要根据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尽可能将其定为相应的区间,中注协等机构定期汇总相关数据,尽快制定章程和实施细则,以提高民间审计的效率,发挥注册会计师保护的作用。
一些研究指出,许多小企业在建立内控制度后,无法有效地实施,导致了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本文认为,企业管理层不愿意实施内部控制,其原因主要有二:人治重于法律制度,没有认识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对提高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内幕信息泛滥,意图通过管理行为的非公开性,来达到人的利益最大化。经营层次、员工素质与企业文化属于人的问题,属于企业未能认识到“软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3.1确定注册会计师作为企业审计方法,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由于注册会计师具有独立性特点,提供的数据更客观;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直接关系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效率和成本。上述理由说明,注册会计师应负责推动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企业作出变革。为了解决类似工作的组织问题,中注协和国家机构应该成立专门小组。为了解决CPA在同类工作中的激励问题,中注协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以提供利益支持。
2.3.2经理能动性增强的意识淡薄作为影响内控有效实施的最重要因素,应放在首位。专责小组定期统计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资料,以执行情况为基础,以规模为参照,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程度进行分级并公布结果,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以激励企业更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对那些实施不良内部控制的企业管理者进行教育,要对相同规模、内控执行有效程度等级不同的企业进行比较,并提醒人们注意运营效率、股票市场发展等,促使其关注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深化企业管理。